时间恰如隙中之驹,来阿竟已一月有余。回想IP属地刚刚切换到阿尔及利亚的那几天,觉得每天好漫长,“熬”了一天接一天;近日熟悉所在周遭、习惯从寝室区坐半小时校车去上课的“流程”之后,日子过的逐渐提速了。相距9000公里、时差7小时,依然拦不住老爸老妈的视频电话,挡不住同学好友的微信消息,是以我虽远在异乡,却时刻能感受到来自故土的温度。
我想,初至陌生的国度,提到关键词,让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“语言”。阿尔及利亚的官方语言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,同时国内通用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和法语。但很有趣的地方在于,我们所在的首都阿尔及尔作为曾经法国殖民的桥头堡,其法语语言环境好得过头,及尔本地人相当喜欢说法语,他们的日常通用语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,即是阿拉伯语标准语和法语交融的产物。及尔街头,几乎人人会讲法语,而阿拉伯语标准语却不尽然。法国殖民者从阿尔及利亚的土地上撤离已经有半个多世纪,但法语在阿国本土,尤其在首都阿尔及尔的影响力依然有增无减。
尽管使用群体局限于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,我依然觉得阿尔及利亚人的英语是相对不错的,有部分原因可以归于他们掌握的语言较多,大多数大学生都能使用4种语言进行交流(现代阿拉伯标准语、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、法语和英语),有的人甚至更多。这缘于他们从小说方言长大,并且自小学起开始学习法语,随后加入日常生活中使用,在街头随机找一个阿尔及尔人,他的手机系统语言,绝对是法语;出租车司机的导航语音,一定是法语;所有路牌和商店招牌都是阿法双语;和本地人攀谈的时候,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,他们会下意识地先用法语表达,然后去想应该怎么用标准语向我们说明;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不会先问你会不会说阿语,而是优先问会不会法语……双语场景不可胜数。这样一个几乎人均Bilingual(“双语的”——编者加)国家,说好英语确实相比之下绝非难事。他们的英语学习起步于初中,虽晚,但此时已经会法语的阿尔及利亚人对拉丁字母再熟悉不过,学起来大概也会比较快。一位阿国大学生姐姐跟我说,她们那时候是从初中开始,现在政府已经要求从小学开始学英文,也就是和法语同步学习了。
第二个关键词自然是“衣食住行”。课余闲暇之时,我们会打车在及尔市内跑来跑去。这里的公共交通不甚发达,有地铁但唯一的线路在阿尔及尔沿海地段,不是很方便,所以网约车就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。根植于“传统友好,历久弥坚”的中阿两国关系,本地人对中国留学生十分友好热情,路上的陌生人也乐于帮我们排忧解难,永远不必担心打车时与司机电话沟通受阻。餐食方面,法棍、大饼、意面及通心粉制品是人们的主食,售价低廉。除了中餐等进口物,这里的物价比之国内还是十分“冷静”的。我们住在今年翻新后,本地学生口中“全阿尔及尔最好”的男生寝室区,楼内另外一条走廊的邻居是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留学生。近日正值降水,阿国的雨季从11月延续至来年3月,短袖已经难以抵挡地中海晚风的凉意,气温接近于同期国内南方沿海地区。本地学生大多已经搬出棉服穿了,我们这群留学生依旧选择卫衣加外套硬抗雨天的大风,让他们感受了一些来自神秘东方的“小小震撼”。
吃穿住行方面的选择虽然称不上很多,但完全可以满足基本需要,一如驻阿大使馆文化处袁老师所言,这里是个降低物欲的地方,你会发现省去了一些选择后,过得依然很快乐。这是袁老师两年来的总结,同样也是我们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真实体会。
在市区里,被标识有“中國建築”的建筑工地吸引目光并非难事。身处异乡看到世界上最高的宣礼塔、世界第三大清真寺、阿尔及尔歌剧院、阿尔及利亚住建部大楼等等祖国援建的地标性建筑,那份自豪之感是前所未有的。相信在中阿交往的一段段佳话中,阿语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,对于我们每一位阿语专业学生来说,学好阿语才是实现强国有我的第一要务,与诸位同学共勉。
负笈于日落之地,故事还在往下写。及尔观察,收获几何?收获了厨艺启蒙、学习机会,收获了语言环境、欢乐时光。还有么?我告诉自己:你要去不断经历,才能找到答案。但转念想来,或许最后会发现,值得珍藏一生的经历与体验,本身就是答案。
图文来源:2021级2班田子扬